
上门保养更应该叫“上门服务”必须基于门店本身
注:本文由AC汽车根据戴晨先生1月13日在AC汽车微路演分享实录、群友问答整理而成。
首先介绍一下本人, 80后,2002年开始创业,做过中国第一个数码相机平台,拜师王俊涛(8848,中国电子商务之父)玩互联网,做过希努尔电子商务,海信电子商务的总经理,玩了十几年互联网开始扎深实业,也非常巧合的就到了汽车后市场。
因为我在美国的时候发现了巨大的市场崛起时机,于是7年前我就扎深到汽车后市场领域,并从开1家门店开始,从洗车开始干起,7年过去了,管过30多家直营门店,做过互联网,希望能运营新的模式和经验给大家在行业转型期带来更多的机会,也创造更大的市场。
“养车魔方”这个项目,其实是我们团队3年前开始准备的一个战略,今天算是可以拿到市场来进行常识性的推广,还要请大家多多指导。
大家都清楚,车主在进行汽车服务的时候有两个场景“到店服务”、“上门服务”,就像我们购物要么选择去商场体验,要么选择送货上门。这是在服务中不可缺少的服务体验。
个人认为,上门服务一定是这个领域不可或缺的服务形式,至于他是独立存在?还是依托于门店来存在?我认为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他能解决部分顾客对便利、救急的需求。
我们看整个中国汽车后市场,经过了“1.0-初级零散零售店”,以及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的“2.0-连锁零售体系”,马上就将进入“3.0-无所不在的服务体验”,同样随着电商、互联网的发展,这种无所不在的服务体验过将越来越渗透整个市场。
2015年上门保养的市场份额仅有5.3%,市场渗透率也只有4.5%(我们指单纯的保养快修服务),这说明目前用户对移动服务上门养护还属于认知阶段,市场渗透率比较低,面对广阔的汽车后市场,移动服务发展潜力巨大,我相信未来3年必将成为连锁店面、移动服务、互联网相结合的O2O闭环环境。
1、降低车主的成本半径:移动服务为车主省去了往返门店、排队等待的时间,以及往返过程中的成本支出(包含时间成本);
2、提升了商家的服务半径:移动服务不受门店地域限制,同时借助地推及互联网导流,扩大服务半径。
我们再看车主的变化。中国车主对汽车后市场服务消费的理解在逐渐升级。 80、90后车主逐渐成为主力;对连锁服务、O2O、上门服务的市场培育已经成熟;电商消费和推动的主力军,加速“互联网+”;和车主对于便利性服务的高要求。
我认为互联网改变了人们沟通的效率,移动服务提升了服务的效率,这种改变就像2年前用微信的人还很少,但是现在越来越多,包括很多老年人都在体验新的服务形式。市场一定会来到,只是时间长短而已。
终端门店用户互联网就是拥抱互联网带来的服务变化。我认为车主在汽车后市场有2个消费痛点“信任和便利”。
所以4S店的生意依然火爆,因为有主机厂的背书,随着政策和行业越来约正规,具有规模性、正规化的汽车后服务门店将越来越获得消费者的青睐(我们从任何一个消费行业的历史过程中,都可以得到这个结论)。
便利性也是车主另外一大刚需,所以社区型连锁和移动服务将满足车主在“便利性”上的要求,同时又拥有基础门店的背书,所以我们认为“基于门店的上门服务”将可以满足车车主在“信任、便利”上的痛点。
养车魔方是一种全新的“门店+移动服务车”智能汽车后市场维修保养模式,全面覆盖“轮胎、轮辋、换油保养、制动系统、快修”等全品类快修服务。
我们拥有三大智能板块“智能硬件、智能服务、智能平台”,以支撑我们的核心价值。
A、车主 – 服务车 – 技师互联互通移动互联网平台(服务车- 移动店面)
B、店铺管理与服务车管理平台。全新的汽车后市场服务门店“店内场景+店外场景”系统解决方案
于是我们在软件上下足了功夫,因为有了7年的单店和连锁店面管理的经验,大家都清楚,软件和系统是整套管理体系的根基。所以,我们其实解决:汽车后市场服务门店“店内场景+店外场景”。
A、移动服务满足90%汽车标准化服务+标准化产品,互联网追溯,只做正品标准件
B、安心,互联网直播并培训技师,教学式体验维修服务,满足车主对透明的需求
D、SOP流程服务、从接车-查车-维修-送车等整套的智能化标准服务运营体系
所以每一辆车都是一个移动门店,可以做到1人1车1店,一个人通过一辆车服务一个门店,完成门店在“门店内场景”和“门店外场景”的服务覆盖。
在打造以“智能硬件+智能服务+智能平台”的系统服务平台的同时。我们团队不断在挖掘门店经营,通过我们7年的零售体系希望可以给门店带来更多的服务价值。
2、降低车主的成本半径:移动服务为车主省去了往返门店、排队等待的时间,以及往返过程中的成本支出
3、提高商家的服务半径:移动服务不受门店地域限制,同时借助地推及互联网导流,扩大服务半径
这是英国的一个连锁机构,通过门店+移动服务完成轮胎、保养、快修的全场景覆盖服务,2010年达到 60亿人民币实际价值。
这是我们在学习的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,国际上类似的案例非常多:无论是连锁、单店、4S店,大家都有这种移动服务与门店服务相配合。
答:养车魔方在上海直营,平均每车目前日接单量为3-4单,主要来源自互联网、地推、门店合作、BD合作。在国内市场上,我们已经在、深圳、四川、湖北、青岛开始了加盟合作业务。从2016年1月1日起,我们和全国的门店全面开展合作。
简单说合作模式:移动服务设备及车输出 + 移动服务和门店管理标准输出 + 门店培训 + 订单合作。
答:我们在设置商业模型的时候,也是这么考虑。养车魔方对门店有2个客户价值:老客户的差异化服务增值价值和新客户的引流扩展价值。
同时服务于原有门店的老客户,增加新的上门服务项目,与区域内的竞争对手差异化;同时我们会导入新的客源(门店所在的区域),提升店面的服务客户源和盈利能力。
答:是的,地区店面和移动服务一起合作。甚至可以保持双品牌运作,养车魔方作为移动服务和门店经营的服务支撑商。所以在现在的商业环境下,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大家精诚合作,共同服务好目标客户,共同经营好市场。
答:设备和模式的输出,以及导入订单的利润分成。门店赚到钱,我们也赚到钱。因为我们自己本身就是开门店的,过去7年的经验,我们大概了解门店的一些需求痛点。这个市场一定是帮助一批人才能成就我们这批人。我们公司的企业文化是:成就他人,成就自己!
答:非常明确是:不设置配件采购额度。一定是我们的产品有价值,大家才愿意采购和购买。不达标的退出机制,主要来源于对“客户(终端车主)的评价”。
问: “上门保养”目前处于行业舆论的风口浪尖,从业者开始撕掉“上门保养”的标签,请问戴总如何看待“上门保养”的发展?
答:任何一种商业模式的存在都是一个不断被(修正)的过程,这个过程或许会经过很多人的误解或批判,但是只要这种服务形式是满足消费者的某个服务痛点,他就一定会有他的价值。
消费者对上门的需求是什么,我们应该满足的是什么。看过全球的汽车后市场的商业模式,我认为“上门保养” 更应该叫“上门服务”。“上门服务” 一定是一种服务形态,补充现有的“到店服务”。所谓“全场景”服务,走的快的老板一定会挖掘更多的客户价值,实现门店的快速升级和转型。最后,一定要回归客户本身,和回归商业本质。
输入店铺信息,获取专业全方面分析
* 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,请放心填写